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米乐M6讲科技:同是小小自行车 摩拜走红又缘何
米乐M6讲科技:同是小小自行车 摩拜走红又缘何面对未知的市场发展形态,我们很难预言摩拜单车的探索是否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针对已然存在以往过程分析,我们显然可以罗列出先进与落后之间的对比。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总结分析,才有可能给充满奇迹的科技发展以及存在无数变化的市场机遇中,给予我们一些难得的理论指导
初听摩拜自行车,除了感觉它那个名字挺洋气之外,想想不就是已经一直运行了很多年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嘛!甚至也有比较官方的说法将摩拜自行车称为“无桩式城市公共自行车”,意思是指它的最大区别就是不需要建设那种还车、借车时的车桩。
正是这种浅层次的误解,大大地降低了公众对于摩拜自行车的判断与评价,所以更多的人对于它突如其来的入局不以为然,继而对于它的风靡北上广而初现迷惑,最后对于在中所发出的“下一个滴滴、Uber”而感觉过于惊讶。所以,在摩拜单车以及与之同类的ofo已经有点近似于大红大紫之时,听刚刚来讲一讲这些现象背后所隐藏的那些道理:
摩拜单车的出现,是对城市公共自行车模式的深度反思并彻底否定之后的一种产物,我们往往仅仅关注了它们在表象上的相似,却没有注意到在整个运营模式上的根本性差别,而事实上,这些根本性的差别,才给予了目前的共享单车行车以“一骑冲天”的所有可能:
昔日的城市公共自行车一开始就依赖于政府部门的许可批准,然后生存于这种批准下的垄断地位,最后又受制于垄断条款的制约。你看,正因为最初的公共自行车选用了“还车桩”这样的技术解决方案,所以在设立借车还车点的问题上,无法绕过政府部门的规划与审批。换而言之,这就决定了这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转移到了政府部门批准与否上,说实在,这不就是变相的新出租车公司、新公交公司么?
简单想一下,一个号称互联网化的项目,最终绕不过垄断的门槛,还能互联网化么?所以,摩拜最大的创新点,恰恰就在于它敏锐且果断地放弃了“车桩”,所以这一选择并不只是单纯技术上的考虑,而是整个产业战略方向的正确回归!
然后,我们再看传统的公共自行车的车体本身,除了各地大同小异的车锁定制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创新化的变动,这不仅仅反应了运营者缺乏变通的思路,更制约了公共自行车的用户推广接受程度,最终沦为中老年人买菜代步的选择。反观摩拜,尽管它也有被用户吐槽的“无车筐、车体太重、车座不可调……”等等,但它所作出的所有改变,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共享使用;
所以,就像第一代的iPhone那样,触屏不是太灵敏、电池不是那么太给力、甚至无线信号也不是很稳定,拥有了太多的相对于诺基亚的各种缺点,但是iPhone能最终获胜的关键在于,它十分清楚自己追求的方向是什么。当下自行车的所有特征都是应对着传统生活中“自用资产”的核心,只有真正理解“公用共享”的使用环境,才有可能清醒地认识摩拜单车所努力去改变的意义!
再者,当最初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的项目刚刚兴起的时候,它们的创始人也拿着这一项目有可能会积累起来的大数据、用户行为进行未来蓝图的描绘。可是事实上,这么多的城市项目,能够自己为这些数据的整理应用做个APP的没几个,甚至在第三方的APP提出合作共享数据的过程中还自以为是的搞数据孤岛并待价而沽。战略定位错误、战术补位又错失,简直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反面教材。
简单一点来看,城市公共自行车是先行给在城市中确定了一些停车点,然后仅仅就只针对这些点之间搜集汇总了数据来分析说事,哪怕偶尔会有一些判断结果,还得受制于车桩化的布点能力所限;而摩拜单车虽然一开始也是自己主观确定投放点,但是投放一结束之后,所有的发展与扩张点将完全交给市场与用户,并通过车载定位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车辆的扩张发展版图,并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决策调整及增减投放点,这是一种极具成长性与可行性的生态发展过程;
因此,面对未知的市场发展形态,我们很难预言摩拜单车的探索是否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针对已然存在以往过程分析,我们显然可以罗列出先进与落后之间的对比。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总结分析,才有可能给充满奇迹的科技发展以及存在无数变化的市场机遇中,给予我们一些难得的理论指导吧!返回搜狐米乐M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