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米乐M6官网骑行日记 DAY 8: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2024-03-16 22:18:0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米乐M6官网骑行日记 DAY 8: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这座到处可见石头的古城在细雨中焕发着新的生机,奇石经过雨水的冲洗,一尘不染,光滑明亮,让人心旷神怡。道路两边枝繁叶茂的沙果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偶尔,一颗颗微红成熟的果子压弯了枝头,经历一个圆滑的弧度后打在地上,为这座城市又增添了一份灵动。

  早上9点,“兰天”丝路骑行考察队和酒泉龙泉骑行俱乐部的队员们在酒泉市政广场前集合,进行行前热身与车辆检修。经过短暂交流,早上九点半,队员们共同出发骑行前往嘉峪关。

  雨越下越大,队员们沿途与酒泉当地的骑行爱好者一路并肩骑行,相互交流,大家笑容洋溢,精神振奋,不断传递正能量。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骑行,所有队员顺利到达目的地——嘉峪关东湖公园。

  中午12点半,“兰天”丝路骑行考察队抵达嘉峪关关城前。队员们沿景区观光道骑行,途中上坡路段较为集中,斗折蛇行,但队员们凭借着顽强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20分钟左右后顺利到达关城城楼脚下。

  昔日边关,今日腹地。作为明长城最西端的第一重关、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关城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至今保存完好,凝聚着古人无穷无尽的智慧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它的历史魅力可见一斑。

  本次骑行考察活动的执行指挥王延鸿老师“友情客串”起了导游。在“王导”的认真讲解和精心安排下,队员们沿城墙、外墙、内墙等地依次进行了参观,了解了嘉峪关关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城垣延伸蜿蜒于浩瀚的戈壁大漠之中,雄踞边关,千年百代。如今的关隘,已经没有了当年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喧嚣,而是多了一分宁静典雅与大气雄浑。大家无不为眼前雄伟壮观的城垣所震撼,惊叹于前人的智慧与魄力的同时,也为这样的民族壮举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下午四点半,骑行考察队来到中核四〇四参观考察。这里是核工业之城,我国特大型核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曾为我国“两弹一艇”的研制、为国防和核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来到了中核四〇四展览馆进行了参观,了解了我国核工业生产科研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50年来,一代代核城人薪火相传,艰苦奋斗,扎根西部戈壁,坚守奉献,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为祖国的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而努力,创造了辉煌业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炽热的西部情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里坚守奋斗,勇攀高峰。他们中间,有很多是我们的兰大校友,是兰大人坚守西部、奉献祖国的代表。

  前辈们扎根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团结奉献的宝贵品质,“安下心,扎下根,戈壁滩上献青春”的豪迈誓言,以及一代代核城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祖国需要我”的强烈使命担当给“兰天”丝路骑行考察队的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是一次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

  方:我选择再次参加这个活动,从我个人来讲,是想重温当时所形成的团队融洽的这种感觉。回顾下来,虽然当时1983年的骑行遇到了很多险阻,比如在设备装备、骑行路线等方面都和今天不能相比,但是当时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20多人组成一个团队经过四十多天的相处所形成的一种团队的合作与彼此关系的融洽。

  虽然当时也会发生一些小矛盾,但是,几十年过去后,让人最回味的,除了西部的风景,就是当时在骑行考察过程中所形成的团队精神,让我非常怀念。

  Q2:35年之后,当您再次回到母校,和35年前的“兰天”丝路骑行考察队的伙伴们重聚时,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方:这次专程从日本回到兰州、回到兰大以后,再遇到35年前的伙伴,再遇到兰大的老师,的确是感慨万千。对母校发生的变化、对一些过去遇到的东西的重温,让我非常激动和兴奋,特别是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寻找过去熟悉的地方,熟知的东西,有找到的,有没有找到的,如:当时的男生楼、食堂等,走了很多当年常走的路,常去的地方,虽然好多地方貌似已经找不到了,但这种重温,这个过程,就我个人来讲,是非常愉快的,也是非常留恋的。

  方:一是跟我的专业有关。我是历史专业,当时考察队的项目出来以后,有一个是关于沿途的历史遗迹或者地理风貌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当时,兰大对西北史的研究是一个重点,像西域史等这些都是在文字上,比如,少数民族的名字我们只在课本上学习的,实际上像裕固族是个什么样子,我们真的不清楚,那么当时有这个机会,对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很难得,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到西域进行实地调研,知行合一。

  二是因为受了一部纪录片的影响。1980年,中日合拍了一部纪录片,叫《丝绸之路》。这个纪录片轰动很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虽然当时没有彩电,电视画面完全是黑白的,但大家看了以后,对西部有一个浪漫的幻想,对丝绸之路,西域的这种景色,风土民情有一种向往。

  此外,当时我们考察队如果追溯起源的话,也能追溯到和日本的关系。在我们考察队出发之前,早稻田大学自行车队,他们也是受这部纪录片的影响,去进行穿越。我们兰大刚开始研究敦煌学,有几句话,对错可能不太清楚,就是说,日本人讲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丝绸之路在中国,第一个在此骑行的是日本”,所以当时也有争这口气的意思。

  方:35年前的考察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且持之以恒的,这是和我们校训有关,“自强不息,独树一帜”,这个自强不息的精神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当年骑行考察精神。那时候,条件很艰苦,我们当时没有什么防晒霜、面罩之类的,什么都没有,所以非常艰苦,让人必须坚持下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强不息,坚持不懈,这是最大的收获。

  “兰天” 精神是对“兰大”精神的一种拓展,让我们的校训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彰显,实际上我们所做的也就是按照校训来做的。

  方:当参加出征仪式时,看到“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让我很有感触。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为什么要随大流。独树一帜,就是静下心来,做学科,在未知的学科中做贡献,这是对兰大精神的传承,对考察队的传承。

  方:作为毕业33年的校友,对母校最大的一个期待,就是坚持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用知识来回馈母校。

  个人简介:方浩,男,1981年—1985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系,现为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1983年7月,中国首支大学生考察队从兰州大学出发。这支包含28名兰州大学学生、名为“兰天”的丝路考察队,历时43天,骑行4411公里,对丝绸之路上的人文社会和自然地理进行实地探索研究,在沿途发掘了具有重要文化意义与价值的文物古迹,震动业界,反响强烈,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兰天”丝路考察队成功的探索历程是兰大人百年奋斗、艰辛摸索、不断开拓的生动缩影,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兰大精神的完美诠释。35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难忘的骑行片段,感受当时的青春。照片虽随时光褪色,但35年前的骑行经历依然清晰可见,光芒依旧,老一辈队员留下的“兰天”丝路精神跨越历史长河,熠熠生辉,不断彰显着新的时代价值。

  为纪念“兰天”丝路考察队出征35周年,迎接我校110周年校庆,组织师生校友50余人重组“兰天”丝路骑行考察队,自兰州出发,自7月21日至8月4日沿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甘肃段骑行至敦煌,全程历时15天,途径12个地市,累计骑行距离超过1400余公里。沿途将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开展调研科考、宣讲座谈、交流展示等系列活动10余场,积极搭建师生及校友、校际及校地间的学习交流平台,以实际行动为迎接110周年校庆、进一步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