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米乐M6官方网站晚清一辆自行车价格不低于50两银子七品知县一年俸禄不够
米乐M6官方网站晚清一辆自行车价格不低于50两银子七品知县一年俸禄不够我们国家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很多人在短途出行时都会选择使用自行车,方便、省时省力。不过,大家可能对自行车在中国出现、兴起的过程不是很了解。我们结合老照片和文字记载,为大家讲述相关历史。
清朝同治年间,中国人对自行车有了初步的认识。1866年,内务府官员斌椿奉命率团访问欧洲,5月7日一大早,斌椿在巴黎街头看到这样一幕:“街衢游人,有只用两轮,贯以短轴,人坐轴上,足踏机关,轮自转以当车。又有只轮贯轴,两足跨轴端,踏动其机mile米乐m6,驰行疾于奔马。”这是有据可查的中国人和自行车的第一次接触。
此后不久,中国就出现了自行车的身影。1868年11月24日出版的《上海新报》有一篇文章写道:“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这是自行车传入中国最早的史料证据。1870年,另一家报纸报道:“自行车上海己多,或双轮或三轮,不用骡马,人坐踏足于版(板),其版(板)动而其轮转,即其车自行。”
当时人们对自行车的叫法很多,除了“自行车”这一名称,还被称为“自转车”、“单车”、“脚踏车”、“踏板车”、“踏车”、“足蹈车”、“钢丝车”、“洋车”、“洋马”、“洋驴”等等。其中,以“脚踏车”和“自行车”两种称呼最为常见。
晚清没有能力生产自行车及其零部件,主要从英、美、法、德、俄、日等国进口。清朝灭亡10多年之后,我们国家才逐渐开设了生产自行车零部件和整车的工厂。
同治和光绪初年,自行车数量寥寥,均由来华的传教士、商人、使节等自行带入,并非商业行为。光绪中后期,上海口岸有了自行车以货物形式输入的记录,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经营之。
据记载,1903-1910年,上海一埠共计进口自行车4563辆,总价值172028两海关银,自行车零件总价值达到73155两海关银。推算下来,一辆自行车的进口价大约38两银子,经由销售公司卖给消费者,其价格当不低于50两。
不得不说,自行车在晚清属于奢侈品,一般百姓根本买不起。一辆自行车售价50两银子,什么概念呢?我们做个对比,清朝七品知县大人一年的俸禄是45两银子,还买不起一辆自行车。
人们对于自行车这一新鲜事物,无不感到好奇。晚清文人以竹枝词的形式,记录了街头自行车飞驰的情景,如“前后单轮脚踏车,如飞行走爱平沙。朝朝驰骑斜阳里,飒飒声来静不畔”;又如:“前后钩联两铁轮,不须手挽踏芳尘。辘轱捷足趁当道,一蹶还防笑有人。”
在自行车普及过程中,争议如影随形。有人认为,骑自行车影响女性健康。1905年,上海《》刊载文章说:“英国妇人,近来多因乘脚踏车,而发之一种病。其病尚无大害,而甚为特别,则足部生疼,其病源因乘脚踏车,辄着底薄踵高之靴,又时由脚踏车跳下之故。”还有人说,骑自行车“碍及将来之怀孕分娩”。当然,这些无稽之谈随着自行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不攻自破。